闽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探生物之道,索化学之美
办学亮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4个专业先后入选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福建省应用型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获批福建省特色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环境科学专业获批福建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入选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
学院概况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自办学以来,坚持党建引领,以建设新时代创新型理工科学院为使命,以服务社会、服务海西建设为己任,依托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四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新思路,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坚持党建领航 稳步发展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学院工作实际,注重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努力提升“三全育人”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团建设成效
◆福建省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荣获“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荣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
◆荣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委”
◆荣获闽南科技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荣获闽南科技学院“宣传信息先进集体”
◎注重内涵发展 质量立院
专业设置
★工科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理科类专业:应用化学、环境科学
近年来获批的福建省及泉州市教学改革项目与校企合作平台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模块化生化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泉州利昌塑胶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大思政”教育):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综合大实践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
★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有机化学
★福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食品工艺学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生活垃圾好氧发酵制备有机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食品加工与检测技术谢三都工作室
★校企产教融合平台:南方制药--闽南科技学院药物研发中心、福建盈科环保校企共建实验室、福建碧蓝环保共建实验室
教育教学成果奖
★《转型视角下“以能力培养为主导,应用为目的”的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荣获闽南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六层次,双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与实践》荣获闽南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基于“主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型、应用型食品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荣获闽南科技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福建省本科高校应用型建设案例:新工科背景下的“六层次,双主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案列
★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长(课程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大实践)
◎汇聚精英师资 潜心育人
师资概况
自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中级及以下19人,具有博士学历者4人。
入选福建省及泉州市各类人才及荣誉获得者
★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谢三都
★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专家:谢三都
★福建省高校国外访问学者:戴玉梅(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福建省高校国内访问学者:刘蒙佳、谢三都、谭属琼
★福建省“闽台联合培养计划”入选者:周强、刘蒙佳、谢三都、谢勇武、冯庆玲、谭属琼
★福建省C类人才:王威威
★泉州市桐江学者讲座教授:林启普(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郭泽镔(福建农林大学)、李红周(福建师范大学)、王明兹(福建师范大学)
★泉州市首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戴玉梅、刘蒙佳
★泉州市优秀教师:谢三都
★泉州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专家:刘蒙佳、谢三都、周强、谭属琼
★南安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戴玉梅
★南安市食品安全专家:刘蒙佳、谢三都、周强、谭属琼
入选福建省、泉州市及闽南科技学院立项或荣誉的教学科研团队
★福建省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戴玉梅)
★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食品加工与检测技术谢三都工作室
★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科学杨文卿工作室
★闽南科技学院食品科学科研团队(负责人:谢三都)
★闽南科技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马戎)
★闽南科技学院虚拟教研室
★闽南科技学院《食品工业设备与机械》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谭属琼)
★闽南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谢三都)
★闽南科技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周强)
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优化办学环境 成果丰厚
学科平台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校级产教融合平台
★校级科研创新平台:应用化学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环境科学创新创业实验室、精酿啤酒工程实训室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平台 MBR膜工艺实践创新创业平台
养殖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啤酒生产线
精细化工实验室 化工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实验室
仪器分析实验室 化工原理实验室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比表面积测试仪
办学条件
★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共有实验室43间,实验室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
★ 福建省实验教学平台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 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二十九间
近年来取得的部分标志性成果
★ 主持纵向及横向研究项目近五十项
★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三十余篇
★ 主编参编教材十余本
★ 获评福建省线下一流课程5门
★ 获评福建省精品课程2门
★ 获评福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 获评“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立项1项
★ 获评福建省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 获评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
★ 获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2项
★ 与味源食品、华立食品合作完成泉州市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2项
★ 获评泉州市教育教学“十四五”规划项目1项
教师获得专利部分证书
教师主编、参编部分教材样本
与泉州中节能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太平洋制药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贻庆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泉州市隐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广州必维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省金鹿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中天(中国)工业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康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拓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州玉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与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远大控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夯实人才培养 屡创佳绩
人才定位
适应国家发展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和海西经济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程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
★ 认真贯彻“新时代高教40条”,坚持“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设福建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平台、学校智慧教室等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搭建“五层次、双主线”创新型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 在各专业成立实训团队,不断开展技能比武练兵。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本科生做好职业规划、着力提高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各类创新教育和竞赛活动平台,致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亲产业专门人才。
办学规模
★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八百余人。
★ 已培养数千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厦漳泉等地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训队
生物工程专业实训队
应用化学专业实训队
环境科学专业实训队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获奖
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共计70余项。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7银5铜
★ “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获省赛1银4铜
★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赛1银3铜
★ 2021年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南赛区选拔赛:二等奖1项
★ 2022年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
《厨余净零大师》项目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赛区选拔赛获二等奖
《四维之治——养殖污水处理体系践行者》项目在第六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商工创新组三等奖
《活体灵芝盆景》项目在“金坑杯”福建省大学生红色文化创新创业邀请赛决赛中获“文创组”三等奖
创业团队“遇见菌”团队微型景观灵芝盆栽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福建省选拔赛中获省级选拔赛三等奖
《粿燃爱——振兴黄粿产业,带动稻农脱贫》项目在第四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和“精准扶贫”单项奖
校企合作项目获第三届福建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学生毕业去向
优秀毕业生考博光荣榜
序号
姓名
性别
本科专业
本科毕业届别
博士生所在院校
博士生研究方向
1
何勇锦
男
生物工程
2007届
福建师范大学
微藻生物工程
2
毛若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靶向抗菌肽设计与作用机制
3
黄镇
2008届
动物学
4
薛历兴
应用化学
2009届
贵州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电池
5
郑月琴
女
2010届
福建农林大学
植物-昆虫互作和表观遗传(组蛋白修饰)研究
6
李妍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环境水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7
薛婷
2011届
植物生物信息学
8
许丽洪
环境科学
2012届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固废高质化利用
9
林雅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水稻产量功能基因研究
10
朱义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基因编辑工具在作物遗传改良上的创新性应用
11
陈建楠
生物技术
2015届
从食用菌中发掘化学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研究其生物学意义、药用活性及生物合成途径
12
吴菁
2018届
环境污染控制
13
陈婕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4
熊雯宇
2019届
华南理工大学
海洋食品酶工程
15
徐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多相催化有机转化及同位素标记
16
王纯纯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水产
17
陈银烨
大气污染降解
18
赖文斌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
2018届-2024届毕业生升学录取高校一览表
录取院校
人数
福州大学(211)
沈阳农业大学
南昌大学(211)
新疆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211)
闽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211)
西安石油大学
内蒙古大学(21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211)
陕西科技大学
33
绍兴文理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贵阳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河南大学
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民族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华侨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集美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理工大学
广西海洋大学
Copyright(C) 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闽ICP备05020843号 地址:福建泉州南安康美开发区康元路8号 邮编:362332 Email:lgxx@mnkjxy.com.cn 联系电话:0595-26995553